2022年06月18日 星期六

探秘新疆哈密化石群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casino plus

发布时间:2022-07-14

化石是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岩层或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被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干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

 

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年代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假如地球历史是一部书,化石就是镶嵌在文字中的图片,它们不仅能生动地注解神秘的史前世界,而且本身也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

按化石保存特点不同,大致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四种类型。其中研究得比较深入、比较有意义的是实体化石。在实体化石中,生物遗体全部保存为化石的十分罕见,较常见的只保存了生物体的某一部分,如一颗牙齿、一块骨头、一枚贝壳或一片叶子等。

新疆哈密戈壁滩上蕴藏着丰富的实体化石群,不仅分布有大量的硅化木,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富集的翼龙化石 在这里“沉睡”着数以千万计的翼龙化石,因此被考古学家们形象地称为“翼龙公园”。翼龙是与恐龙同时代存在,会飞的爬行动物,但翼龙并不是恐龙,它比鸟类早7000万年飞向天空,称霸空中长达1.6亿年之久。翼龙的食性非常广泛,有食水中鱼虾的,也有食空中昆虫的,更有食植物果实的,而大部分翼龙是食鱼的,这与大部分翼龙生活在湖边和海岸边有关。

 

 哈密地区是翼龙曾经繁衍生息的乐土,那么它们是如何神秘消失的?专家推测,亿万年前水域遍布的哈密地区,突然来临的风暴,打破了翼龙栖息地的昔日平静,能量巨大的风暴席卷翼龙的巢穴,将翼龙蛋及不同大小、不同性别的翼龙带入栖息地的湖中岸边,经过短时间漂浮聚集后,与被撕裂分散的翼龙遗体一起被快速埋藏,在适宜的保存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时代,形成了化石。

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在新疆哈密市南湖戈壁执行野外地质调查任务时,在该区域发现一处中侏罗世古脊椎动物化石群,通过骨骼的尺寸和特征,专家将该化石群归为马门溪龙科和龟鳖类,这是马门溪龙化石首次在哈密地区被发现。

 马门溪龙是国人口中最熟悉的“长脖子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种巨型蜥脚类恐龙。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恐龙明星,马门溪龙是我国特有的、生活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的大型爬行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1952年首次发现于四川宜宾,1964年它的化石首次公展就引起轰动,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亲笔题词。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门溪龙又当起了“恐龙大使”,化石多次出国展出。今天,在国内多家自然博物馆里,都有一具壮观的“长脖子恐龙”装架化石,占据着恐龙展厅的c位。

那么哈密马门溪龙化石的发现,又将揭开新疆哈密地质历史时期怎样的秘密呢?目前古生物专家和乌鲁木齐中心的科研人员正在开展研究工作,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探寻到更多未知的史前秘密,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稿:邢

摄影:唐

网站地图